離開新天鵝堡約30分鐘的車程很快地我們來到威斯教堂。威斯教堂(wieskirche)英文字面上的意思是草原上的教堂,1893年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是十八世紀所建造的洛可可建築之一。
草原教堂的興建背後有一段傳奇故事,據說1738年有位農婦將一尊被修道院忽視而佈滿灰塵的「被鞭打基督」木雕請回家中膜拜,有一天神像竟然流出眼淚,「被鞭打基督」神蹟的消息很快的傳開,各地湧入大量的朝聖者來參拜祈求,最終這個神蹟被教會認可,修道院的院長開始募款來建立這座華麗的洛可可式教堂來取代草原上的小禮拜堂。
這白色建築物是草原上的小禮拜堂。
屋內正中心掛著一張世界各地前來朝聖信徒被鞭打的基督神像。
原本教堂室規定不能拍照,但是實在太美麗了,一進入教堂發現老外們也都在拍照所以大夥就跟著拍囉。
這次旅途看了很多教堂譬如史特拉斯堡的聖母院、科瑪聖馬丁教堂、科隆大教堂等,教堂建築風格為哥德式建築,有典型尖拱、飛扶壁、肋筋穹隆、彩繪玻璃,地理位置都在熱鬧的市中心,一進入教堂感覺隆重莊嚴帶有神秘感,特別是我們這種異教徒,進入教堂忍不住會想拍照,但是看到教徒們虔誠嚴肅的神情,總是感到有點壓力,不知道其他人有沒有這種感覺。
而威斯教堂給我們的感覺就是很容易親近,它是屬於洛可可風格的建築,教堂內採光相當明亮,頭頂彩繪的天堂門濕性壁畫十分華麗立體壯觀,令人嘆為觀止,內部陳設有雕碩細緻的神像,另一項特殊處它位於一片潦闊草原上走出來還可以看到羊或馬,這也是讓人感到很開闊輕鬆的感覺,現在回想起來,威斯教堂或許是我們最想重遊的教堂喔。
教堂內陳列的管風琴與祈求平安的蠟燭,當然少不了信徒尋求慰藉的告解室。
出了教堂沿著草原小路繞一圈,這裡的太陽光實在是太強了,我的太陽眼鏡根本擋不住,還是Webber配的這附比較厲害,借來戴戴不然我眼睛都快睜不開了。